MBA学习:现代化国家、经济增长与中国道路

内容提要:现代化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标准,但有普遍共识。经济现代化、基础设施现代化、社会民生现代化应是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。作为大国的现代化,还要加上科技现代化和以软实力为标志的影响力现代化。如同中等收入国家不等于中等发达国家,通常意义上的高收入国家也不等于现代化国家。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通向现代化道路上的必要条件,中国可以实现更长久的持续增长,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。过去40年的发展显示,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道路。

作者简介:徐康宁(1956- ),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,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,江苏省政府参事。

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社会文明进程,是人类社会进入到高级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。建成现代化国家,是大多数民族国家的目标和梦想,但对于当今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,这一梦想仍然是遥不可及、难以实现。从历史的视角看,中国为探索现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上百年的努力,建设现代化国家已成为数代人的一个夙愿。在党的十九大上,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路线图已经清晰勾勒,并且,中国将以自己的道路去实现建成现代化国家的目标。

现代化没有固定标准,但有普遍共识

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,世界范围内并没有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的语境,因为在此之前,尤其是在文艺复兴全面兴盛之前,全世界都处在落后、愚昧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阶段。18世纪中叶开始,兴于英国继而蓬勃于欧洲的工业革命,把一部分国家带入到崭新的工业文明时期,机器动力代替了人力和畜力,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,市场边界得以扩大,城市逐渐繁荣。到了工业革命的后期,先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的多数居民生活得以明显改善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,先是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,继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,一批国家成为现代化国家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又有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逐渐加入到现代化国家的行列,其中以新加坡和韩国最为典型。

尽管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现代化的标准做出过研究,提出了各种关于现代化国家的具体标准①,但迄今为止,没有一种标准为学界所公认,更没有被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政府所普遍采纳接受的标准。事实上,也不可能制定出一种全世界公认的现代化标准,因为在现代化以及现代化国家的认知上,没有哪种标准是固定不变的。

首先,现代化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,包括经济、社会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等各个方面,单凭几种或十几种指标难以概括全面,现有的一些指标性标准也是侧重经济或侧重社会发展,考虑并不全面。其次,现代化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,不同的时代,其标准不可能统一。例如,50年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就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了,反映了高水平的生产力和居民消费能力,而如今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在3000美元以上,人均3000美元在今天其实是一个很低的水准。②第三,某一个以指标反映的标准是一回事,但国家的现代化能力又是另一回事。例如,如果用人均GDP标准衡量,东欧的一些国家似乎现代化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,因为这些国家的人均GDP比中国高出一截,如2016年匈牙利的人均GDP是12664美元,斯洛伐克是16496美元,而中国只有八千多美元,但在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产业现代化方面,这些国家明显落后于中国,所以在发展上需要中国援助。第四,现代化国家的主体也是千差万别,不可能用一个标准衡量。大国的现代化,在内涵上一定和小国的现代化有很大不同,若用同一固定的标准去套,一定南辕北辙、牛马不同。

猎鹰教育为考研党小伙伴们提供考研、考研复试调剂、备考攻略;最及时的考研资讯

欢迎广大考生加入2018年管理类联考交流公众号 helloedu 互助学习、分享交流!

更多调剂资讯请登陆权威MBA/MPA调剂平台-64调剂网: www.64tj.com

推荐您关注:MBA教育网:www.hengkingedu.com 广东研招网:www.degreedu.com

 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AI教育新闻网 » MBA学习:现代化国家、经济增长与中国道路

分享到:更多 ()